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行业资讯 >  > 正文
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
来源:哔哩哔哩  时间:2023-03-11 22:55:44
字号:

#人的价值

不在于得到多少

而在于付出多少。


(资料图)

!仅个人观后思考!全方位剧透!慎入!

这是一部值得深思的电影。我并不想从编剧、表现等多种角度来一场全方位无死角的影评概括,我只想谈谈松子这个人。

直到整部电影的结束,纵览了松子的一生,结合她一生的经历,我产生了和开篇阿笙一样的疑问:松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?

单单看完了这部电影,用一句很宏大宽泛且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话来简述:松子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传奇人物。

所以结合观影的一些体验,我从下面这几个问题做了简单的分析,大致对松子这样的人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。

1.松子到底是一个成功者还是一个失败者?——纵览松子的一生

这不是一锤子定下的买卖。对于影片中的大多数局外者而言,松子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。反观她的一生,从童年时便不被得到偏爱,再到研学时的偷钱风波而被迫离职,与才华得不到施展的作家的扭曲的爱,成为有妇之夫的情妇,成为陪酒女郎后又被辞退,杀掉将钱财占为己有的合伙人,在与理发师的仓猝恋爱中又锒铛入狱,与当年的混混学生重遇并燃起旧情,最终被抛弃后,在河边的公寓里荒唐走完最后的历程。没有一个环节的结局是好的,所有悲惨的环节环环相扣,构成了松子被人嫌弃而悲惨的一生。从这个世界的发展主流来看,从当今判断成功人士的视角来看,松子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,她没有任何的功成名就,她身边所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是如此煎熬。

但是,如果单从松子的悲惨结局来看,编剧如果仅仅想展现这一点,那显然不是真正的内涵所在。在每一个人生环节的最后,松子都会去重复那句话:“那一瞬间,我觉得自己的人生完了。”对于常人而言,那可能是一生中难以经历过的苦痛,松子却经历了无数次。然而在每次重复之后,松子总是会开启另一段人生,走向另一个结局。从她的生命开始到结束,不论是为了钱还是为了爱情,她总是能在一个时期内,找到一个支撑自己活下去的理由,并为此不断付出,让自己在这段风雨飘摇的人生中生存下去。

她的心态谈不上乐观,也谈不上消极,她也曾在父亲的微微一笑中获得满足,也曾为短暂的恋爱而沦陷,也曾为某刻的功成名就而高兴不已;在收获快乐的同时,她也因为意外的辞退,因为恋人的惨死与抛弃,因为自己的生活渺无希望而几近崩溃。松子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,她有自己的喜怒哀乐,即便人生是一个多么悲惨的走向,她始终把自己心中短暂的爱与追求,当做为之活下去的动力。

松子是一个小人物,她所做的一切谈不上奋斗,只能说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活。但恰恰是为生存而活这一点,她付出了太多,即便过程如此艰难,直到自己生命的结束,她都没有选择放弃。现实社会中的很多人,他们也许在外人看来功成名就,有着可观的一切,但是很难有人能做到像松子一样,为了自己的一生而不顾一切的去选择付出,从这一点上,松子尽管没有美好的结局,但她自身的坚持,已经是给了她自己的生命最大的尊重。

2.松子的结局想要表达什么?——看待松子的结局

松子的死并非有人刻意谋杀,而只是被几个打棒球的国中孩子乱棒打死。这样的结局甚是凄凉。松子没有得罪任何人,也没有人会去刻意的把她作为谋杀对象,只是她的性格与自身,让她哪怕是到了最后,都逃不了欺凌与打压,都没有一个尊严的死法。

而松子手中的紧紧握着的那张名片,那是老友泽村惠所留给她的最后的一丝希望。松子先是基于自己已经习惯的自暴自弃的生活,丢掉了那张名片,而在深夜的妄想中,她似乎看到了自己当理容师的过去,她的希望重又被点燃,尽力跑到河边,又拼命找回。那张名片,是她找到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并想拼命抓住的象征,只是,还没有迎来这次人生的转折,松子重新燃起的希望,伴随着她的意外死亡,最终一起走向凋零。

松子的最后一段人生,在即将迎来希望的转折点上戛然而止。终其一生,她也没有改变自己人生中悲惨的命运。最后的希望,与死亡交织在一起,是松子一生留给我们的,最后的缩影。我们看到,哪怕是人生的最后,哪怕自己的命运难以改写,对生命的希望,始终没有在松子的心中幻灭。希望与现实的强烈对比,在整部电影中体现的格外鲜明,而在松子最终的结局,又将这一点所呈现出来。

3.松子的一生为何会如此悲惨?——反观松子的性格

站在松子的角度来看,这个世界残酷而无情,所有的一切都与她想的背道而驰,但造就松子悲惨一生的,更重要的是外部环境与内在性格带来的综合影响。

首先,松子自童年开始,就没有得到足够的爱。父亲永远偏爱病弱的妹妹久美,松子在整个家庭中俨然是多余的存在。对童年的回忆中,松子所能回忆起来的关于爱的片段少之又少。所以,那次因为做鬼脸而换来父亲笑容的行为,让她一生养成了讨好他人的习惯。从小在家庭中的缺爱,而造成的性格上的缺陷,是造成她悲剧人生的重要原因。

再者,松子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。哪怕现实再如何去打压她,她永远都不会放弃自己心中那童话般的幻想,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她能坚强走完她的一生的原因,但也可以解释为造成她人生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。她不懂得去反抗,不懂得去主动脱离,把自己的幻想全部寄托于他人之上。松子的所有人生转折点,都是由他人启动,她在自己所做的所有职业中都选择了点头哈腰,在自己的每一段恋情之中,都选择沉溺于这畸形的爱。松子在自己的人生历程中,她把主动权全部交给了他人手中。面对他人对自己的伤害,她始终选择无条件的服从与不顾一切的去讨好,在与他人的相处中,她舍弃了自己所有的尊严,也自然而然换不来别人对自己的尊重。在他人眼中,也许松子是他们生命中极其重要的一段存在,也许只是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匆匆过客,但这些人的共同之处,都在于利用了松子自身的性格,把她当做了自己人生中的一颗随处可搬的棋子,并不断促成松子悲惨的一生。

4.电影的特效角度——看待其表现手法

个人认为,整部电影还具有的最大的一个特色,便是浮夸。整部电影的特效,放在那个年代的日本,不能说是精美细致,反而更像是拙劣的存在,而恰恰是这种拙劣式与极强色调共同营造的画面,让松子的现实人生与虚无幻想都变得虚幻而夸张。

松子的现实人生展现,无论是讨好他人下意识做出来的鬼脸,亦或是在做陪酒女郎时情不自禁跳起来的舞蹈,以及在人生晚期之时屋内堆积如山的垃圾……这些浮夸表现,让她失败而平凡的一生塑造得浓墨重彩。在特效方面,如小鸟一般飞过松子头脑的思绪,松子每次受到挫折后内心登上天梯仰望天空的梦幻般的幻想,浮夸而突兀的特效没有一点自然可言。不真实是最好的代名词,这恰恰又是松子内心所憧憬的梦幻世界的展现。如果是站在松子的角度,来经过体悟人生的每一个环节,那么这些浮夸的特效,把松子内心那种过于浪漫虚无的幻想与幻灭,营造的恰到好处。

5.这世界上不乏有太多“松子”——着眼于社会现实

#所以小鬼……总觉得你和小松很像啊……

松子离开了,却没有完全离开。哪怕是那样忽视松子的父亲,在松子离家出走后的日记本里,每天写下的最后一句话永远是“没有松子的消息”。哪怕是被松子狠狠对待过的妹妹,临终的遗言也是“姐姐,回来了”。哪怕是杳无音信,狱中的老友也始终惦念着她的存在,哪怕是被无情抛弃,往昔的恋人始终没有放弃寻找她的踪影……放在这大千世界中,松子是一个走向悲剧的不起眼的小人物,但放在不同人的眼中,松子对他们而言,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,松子,并没有被世界所遗忘。

局外人阿笙,通过不同人的口中,了解到了完整的松子的一生。对于他人如何认知,我们不甚了解,而对于几乎从未涉足过松子人生的阿笙,他被松子的经历深深打动而震撼。在电影所拍摄的那个时代,“努力就一定有回报”,已经不再是圣经一般的话语,很多年轻人已经不再选择去相信,他们在一事无成的人生中迷茫,在不停的努力中找不到自己的方向,在长期的随波逐流中习惯了个人的孤独感,阿笙便是这种青年的一个缩影。透过松子的一生,阿笙看到了一个与自己相似而又不同的存在,他看到了松子的失败的人生走向,又看到了松子那种为自己而活的,不断熄灭又燃起的希望。

哪怕是现今社会,“松子”的经历也在一次又一次的上演,“松子”的境遇逐渐被社会广泛关注。大林三佐子惨死于公交站的座椅处引发社会舆论,其背后的故事也让人揪心。正也是基于对大林三佐子女士的偶然了解,我选择在周末看了这部电影。

一个拼尽全力去追求自己所想要的生活的普通人,在幻想破灭后麻木,又因不同机缘而重又燃起,付出太多努力后,却还是改变不了注定的“边缘化”的结局。不受待见的努力, 不被理解的苦楚,不配得到的尊重,几近成反比例的人生结果,逐渐引发了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的共鸣,也在让社会更多的注意到了“边缘人士”的存在。“松子”的境遇,不像是在可怜或是同情社会的某个群体,而更像是对社会中大批有着类似遭遇人士的真实投影,“她就是我”,是许多人基于这种经历而产生的真实想法。他们为生活所做的努力,逐渐在被社会看见,他们自身所处的境况,也逐渐浮现于公众视野。

6.End

“如果这个世界上真有上帝,

像姑姑那样

让人欢笑

让人打起精神

热爱别人

就算自己变得伤痕累累

孤独一人

不入流

甚至

笨得不行

我却觉得

这个上帝值得信仰。”

松子就是这样的人,她有着自身性格上的缺陷,又受到过不同环境的打压,但却始终在不同时期纯粹的追寻不同的目标。但究其根本,松子都是为了自己的那丝希望,实现为自己而活的终极目标。

这样的概括也许简单而草率,或许可以说:

世界没有给她一个体面的形象,她却尽最大努力给自己营造体面的一生。

标签: